黃平
  柳祖源
  陳軍
  吳昂
  20年,可以讓一個嬰孩成年;20年,可以是一個時代巨變;20年,可以讓願望成真。無論怎樣,都市報都在見證、記錄乃至創造著。
  20年前,以華西都市報創刊為標誌,中國都市報推動了整個中國報業的蓬勃發展。20年後的今天,都市報站上了全新的起點。就在今天,為總結20年發展的啟示與經驗,加快推動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中國報業協會與四川日報報業集團聯合主辦、華西都市報(華西傳媒集群)承辦的“中國都市報20年暨媒體融合發展研討會”將在四川成都舉行。
  全國各地都市類報紙的社長、總編,以及中國人民大學、復旦大學、中山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四川省社科院的知名學者等,共計120多名重量級嘉賓,將掀起一場以“革新圖存,再振雄風”為主題的思想風暴。
  創新求變
  全面梳理都市報20年
  1995年《華西都市報》的創刊,開啟了中國報業“都市報時代”。二十年來,都市報作為一個全新的報種,快速興起繁榮,不斷發展壯大,有力引導輿論,為中國報業的發展做出突出貢獻。
  20年來,都市報成為探索報業轉型發展的成功範本,遵循新聞傳播規律的生動實踐,報業經營拓展的經濟支柱,新聞人才成長的練兵舞臺和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的實踐平臺。
  站在20年的重要節點,中國都市報20年暨媒體融合研討會既是對都市報20年發展成就、發展經驗、發展啟示的全面梳理和系統總結,更是都市報站在新起點、迎接新挑戰,推動融合發展的一次共同謀劃。研討會上,中國報業協會將首次發佈《中國都市報20年發展主題報告》,並頒發中國都市報20年發展貢獻獎。
  革新圖存
  都市報站上全新起點
  二十年輝煌路,二十年新起點。經濟新常態、傳播新趨勢、治理新特點,這既是都市報的發展命題,也是這個時代的機遇與挑戰。今年8月18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領導小組第四次會議通過了《關於推動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的指導意見》,吹響了推進傳媒融合發展、打造新型主流媒體的時代號角。研討會的目的就在於全面落實會議精神,研討都市報推進融合發展的新思維、新戰略、新路徑,在融合發展中開啟都市報下一個“新二十年”。
  電商時代來了,紙媒到底能不能做電商?大數據時代也來了,報紙可以在哪些領域“跨界”?研討會上,來自南方都市報、錢江晚報、揚子晚報、楚天都市報、齊魯晚報、大河報、京華時報、瀟湘晨報等全國各地都市類報紙的總編和專家學者們,以及來自阿裡巴巴集團和百度的互聯網產業領軍人才,將圍繞“革新圖存,再振雄風”的主題,就“電商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和“大數據時代的媒體融合發展”展開思想交鋒,以一個個鮮活而生動的實踐案例為媒體融合發展帶來新的啟示,為都市報的下一個黃金20年建言獻策。
  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教授彭蘭、中山大學傳播與設計學院院長張志安、復旦大學教授朱春陽、四川省社會科學院新聞研究所所長張立偉、北京師範大學傳播效果實驗室主任張洪忠等知名學者將給予智力支持。中國新聞出版報、中國報業雜誌、新聞戰線雜誌、中國記者雜誌、新聞與寫作雜誌、傳媒雜誌等業內權威雜誌也將重點關註此次研討會。 華西都市報記者石莉芳
  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
  黃平
  信息需求是“剛需”媒體融合技術是先導
  這次從重慶趕到成都,重慶日報報業集團副總裁黃平的目的有兩個,一個是慶祝華西都市報20年生日。二是和眾多業內人士聚在一起,共話媒體發展的未來。
  現在最流行的一句話就是“時間都去哪兒了”。傳統媒體人卻一直在自問“廣告都去哪兒了?”“廣告需求被新興媒體瓜分去了。”在接受華西都市報記者採訪時,黃平主動提起了目前傳統媒體所面臨的困境和挑戰。
  新興媒體的崛起,互聯網,尤其手機移動終端的普及,改變人們的生活習慣和閱讀習慣,也在不斷向過去傳統媒體主導的輿論場進逼。“但是無論是微博、微信還是其他的媒體介質,其本質就是一種工具。關鍵還在應用。”黃平說,包括華西都市報在內的很多媒體,都已經在應用這條路上作出了很好的實踐。
  黃平認為,信息作為一種剛需,只要人們的需求還存在,作為內容提供商的媒體就不會消失。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並不是勢不兩立的對立面,必須要走融合發展之路。從融合發展的路徑上來看,要從以下三方面進行全方位的改造。一是打通技術壁壘。二是內部組織架構重組。三是經營體系再造。“其中,技術是第一位,在融合之路中,起到先導性作用。”黃平說,傳統媒體經過多年的積累,擁有強大的品牌號召力,集聚了大量優秀的做內容的人才,再加上政策的扶持,“我對傳統媒體發展的前景十分看好。”
  重慶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
  柳祖源
  資源對接互聯網
  最具挑戰性
  “傳統媒體擁抱互聯網經歷了三個階段。”對於時下備受關註的“媒體融合”之路,重慶時報社社長兼總編輯柳祖源從歷史發展的角度進行了總結。
  “第一個階段是如何看互聯網,即站在傳統媒體的視角上觀察互聯網;第二個階段是如何用互聯網思維,在這個階段傳統媒體幾乎都有過全媒體的經歷。”柳祖源說,“第三個階段就是當下大家正在探索的融合階段,這要求媒體要懂得如何把現有的資源和互聯網結合起來,形成更大的優勢。”
  柳祖源說,第三個階段是最具挑戰性的,而華西都市報為行業做出了有益的探索。
  “華西都市報的這20年發展歷程,就是中國報業這20年發展的一個縮影,濃縮了中國報紙真正改革開放這20年的歷史。”柳祖源說。
  在川渝經濟一體化的大背景下,明年成渝客專即將開通,重慶、成都這兩個超大城市間的交通時間將縮短在1小時,柳祖源說,所有的融合,在最後都會互相借鑒。可以遇見,高鐵不僅帶動川渝經濟區的發展,未來也能促進與華西都市報的更多交流。
  每日新報總編輯
  齊懷文
  新媒體時代必須分秒必爭
  “都市報從不缺乏創新基因!”每日新報總編輯齊懷文用創新、務實兩個關鍵詞來概括都市報精神。
  “上周,《每日新報》微信公眾號連續有三條信息點擊量各超過10萬次,且耗時持續縮短,分別為不到40小時、20小時、4小時。”齊懷文說,這三則微信都是天津本土信息,“本土化是都市報一大優勢,經過20年發展,都市報還擁有內容、品牌、影響力等優勢,無論做新媒體還是傳統媒體,這樣的核心競爭力不能丟!”
  齊懷文說,在互聯網時代,都市報跟讀者、粉絲的距離越來越近,20年的工作習慣、思維方式也隨之改變,“以前新聞是以天來計算,現在是分秒必爭。”作為傳統媒體,都市報必須研究新媒體傳播的特點,利用新技術、新觀念,主動與新媒體融合發展。
  “現在,都市報的外延正在擴大,不能把傳統媒體和新媒體截然分開。”齊懷文笑言:“20年前,都市報不就是新媒體嗎?”現在,都市報已經不只圍繞一張報紙做文章,在都市報這塊金字招牌下,網站、微博、微信、APP等等,都做得風生水起。
  作為來自京津冀發達地區的媒體代表,齊懷文看好成都乃至四川、西部未來的發展潛力和後勁。
  西藏商報總編輯
  陳軍
  媒體融合謀變“i戰略”開先河
  時代在轉型,媒體也在謀變。在西藏商報總編輯陳軍看來,媒體融合發展首先要打造出有影響力的平臺。他表示,最近正在學習華西都市報的“i戰略”,很受啟發。媒體攜自身的品牌影響力,深度參與區域經濟,打造電商平臺,這是有天然優勢的,相信華西都市報的“i戰略”將開闢媒體轉型的先河。
  陳軍說,華西都市報為中國報業發展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成為中國報業發展的一個歷史縮影。20年來,華西都市報一直是全國都市報行業的標桿,特別是在西南,包括西藏的媒體發展都深受影響。契合時代變革,華西都市報第一個提出都市報主流化轉型,率先提出整合傳媒辦報主張,建立全鏈條立體傳播服務體系,近日發佈的“i戰略”更是值得研究學習。從西藏的角度看,成都是西南區域經濟的中心,西藏的旅游文化和特產資源要在新經濟時代走出來,首先要走到四川,走到成都這個區域經濟、技術、文化中心裡來,才有條件去和全國對話。相信,在未來的日子里,西藏商報將會在更多領域里與華西都市報合作,共謀西部媒體繁榮。
  阿裡巴巴資深總監
  吳昂
  媒體轉型學匠人不學小農
  曾經是資深媒體人的吳昂,昨日以阿裡巴巴資深總監的身份飛赴成都。互聯網大潮的衝擊下,傳統媒體紛紛謀求轉型之路,吳昂對昔日同行疾呼:轉型最大風險就是隨波逐流,迷亂於新鮮事物恐慌缺位,啥都想做啥都做不好,還丟了原有優勢。
  “不要學小農,水稻、小麥、白菜、青菜樣樣都種一塊,成不了大農場。要學匠人,專註自己最擅長的事,把它做到極致。”吳昂形象地比喻他對媒體轉型的看法。
  在吳昂看來,儘管時下新媒體、自媒體成為一個熱詞,但它們與傳統媒體並無本質不同,還是靠內容引來閱讀量,再通過商業推廣變現。
  吳昂認為:“新媒體做的事,傳統媒體同樣能做,還能做得更好,因為傳統媒體更專業”。“孔子說,言之無文,行而不遠,意思就是文章沒有文采,就不能流傳很遠”。吳昂說,傳統媒體要學的是新媒體的寫作手法,貼近新媒體的傳播規律。
  寄語華西
  祝福華西都市報,在引領中國都市報 20年之後,能在媒體融合發展大的背景下,創造更大的輝煌。
  ——黃平希望華西都市報在下個20年依然能夠引領中國都市報的發展。
  ——柳祖源我們一定能走出都市報持續發展的新路子,開闢媒體融合發展的新天地。
  ——齊懷文創刊20周年之際,希望華西都市報在媒體融合轉型中再發新聲,引領風氣之先!
  ——陳軍華西都市報是一份偉大的報紙,它過去的二十年是令人尊敬的二十年。不僅內容上有情懷有價值,在經營管理上也是不斷超越不斷擴展不斷創新。
  ——吳昂
  華西都市報記者 張想玲 李媛莉 王國平陸陽陽熊麗者 羅提攝影呂甲郝飛  (原標題:全國都市報老總齊聚蓉城 共話20年啟示)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19dzjc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