參考消息網6月12日報道 外媒稱,想想看,你的街區就有人能幫你解決居住在大城市要面對的各種生活瑣事。在中國,這些人就是居委會裡的“大媽”。她們的工作是提供一站式服務,而居委會是執政黨同人民接觸的基層機構。鄰居水管漏水漏到你家?去找居委會大媽商量索賠的事吧。老公又對你不忠?讓大媽教育他。在垃圾處理、社會保障和身份證等任何方面有麻煩,大媽就是你的依靠。一些大媽甚至分發避孕套,當然是發給那些享有合法性生活權利的人。
  英國《金融時報》網站6月10日發表文章稱,思考一下有中國特色的“有求必應的政府”。它聽起來很棒——如果我們不用走很遠就能滿足自己所有需求,誰還要民主?
  但實踐中的居委會不如理論上的居委會美好,至少迄今是如此。上海一家報紙進行的民調中,有半數受訪者對居委會給出了最低分。僅有2%的受訪者給大媽們的工作(很多受訪者似乎都不清楚大媽的工作到底是什麼)打了最高分。在中國,她們往往是被嘲弄的對象。在居留中國的外國人看來,她們是一群喜歡偷窺的人,比間諜好不了多少。
  文章稱,但是現在,上海市正試圖讓居委會舊貌換新顏,方法是用大學畢業生取代一部分大媽。這些大媽中有不少人是國有企業下崗人員,現在她們年紀大了,已經無法勝任工作。而取代她們的大學生擁有運作現代行政機構的各種技能,一些法律專業畢業生還有能力提供法律顧問服務。這真是一舉兩得:既有助於提升共產黨的形象,又能為中國數百萬大學畢業生提供就業機會。
  文章認為,基本想法似乎是這樣的:在一群近60歲、在本街區生活了數十年的人中間引入20多歲的大學畢業生。這些畢業生大多是獨生子女,他們知道怎麼使用微信,但住在距離本街區較遠的地方。結果是,一些工作人員由居民直接選舉產生,其他工作人員則由當局任命,所有這些人員都將力爭在國家和社區之間建立一種新型關係。
  這或許不是文章作者老家馬裡蘭常見的那種機構。在馬裡蘭,作者居住的街區中唯一的“委員會”只負責主辦聚餐和派對。文章稱,如果北京不能搞好居委會這種東西,中國社區或許永遠無法發展到能夠舉辦聚餐和派對。在社會迅速變革的時代,居住在中國大城市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大媽和她們的新助理將戰鬥在最前沿,以確保社區不會在人們面前崩塌。
  柴菊英(音)是一個居委會的黨支部書記。她所在的街區位於上海浦東,街區內有2372個家庭。她的伙伴梁珏嬌(音)是一名剛畢業的大學生,梁將幫助該居委會走進微信時代。
  柴說:“居委會的主要作用是解決糾紛——各個樓里的小糾紛和社區里較大的糾紛,以維持社區的和諧。”有梁在身邊幫助提升居委會的形象,她感到高興。她說:“過去,人們認為居委會裡都是大媽,她們的唯一職責就是打掃衛生。”目前許多居委會工作人員受教育水平較低,而梁“能更快地寫報告,並能很快地製作幻燈片”。這種技能肯定很有用,因為在中國,工作人員要花很多時間製作其他國家的人根本不需要製作的文件或證明。
  文章稱,然而,居委會的核心工作依然是調解糾紛。2000多萬人居住在污染和悶熱的城市裡,總會產生各種糾紛。
  文章稱,大媽們和大學生們可能有希望讓中國社會的穩定更久一點。文章認為,如果沒有大媽,中國或許就不會有奇跡。
  更多境外媒體報道,請見《參考消息》官方網站首頁。網址:  (原標題:英報:大學畢業生加入居委會 和大媽一同解決糾紛)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z19dzjce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